冬天來了,兒科醫(yī)生提醒您:穿對衣服孩子少生病!
2019.12.03 4439人閱讀 來源:愛博恩婦產醫(yī)院
大家好,今天你穿了什么衣服?
廣東的冬天雖然來了,但是天氣卻比較尷尬,晝夜溫差大,早晚比較涼,需要穿襯衫加外套,中午又比較熱,幾乎可以穿回短袖了,一年四季一起過!
在這個亂穿衣的季節(jié),穿少了怕寶寶凍著,穿多了又怕寶寶出汗著涼,無論穿多穿少,孩子都容易生病,到底要怎么穿才合適呢?
小編根據愛博恩兒科醫(yī)生的專業(yè)指導意見,總結如下寶寶穿衣法,特別適合新手爸媽。
一、26℃穿衣公式
1、最佳舒適度:26℃
從醫(yī)學上來講,26℃是平時人體感知的最佳舒適度,睡眠時還應再高1℃-2℃。天氣再熱,室溫也不宜調到24℃以下,為了健康著想,室內外的溫差最好不要高于5℃。
2、溫度調節(jié)法
當日氣溫+當天衣物保暖度=26℃
如:當天溫度20℃,你可以穿一件長袖厚襯衫,再穿一件棉背心,即20+2+4=26。
二、洋蔥穿衣法
有了最佳穿衣公式還不夠,因為天氣溫度是不斷變化的,這就需要適時增減衣物。
“洋蔥穿衣法”,顧名思義,就是根據溫度來調整孩子穿幾層衣服。比如內層,可選擇材質柔軟、透氣且排汗功能良好的純棉衣服;中層,保暖類型的衣服;最外層,具備防水防風的衣服;再搭配帽子、手套、圍巾等小配件,以應付天氣變化。這樣既能夠很好的給孩子保暖,又方便穿脫,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增減,室內室外輕松切換。
三、正確判斷寶寶冷暖
由于人體體溫和環(huán)境之間的溫差不同,人體散熱情況也就不同,再加上每個人體質也不同,小朋友的身體對溫度的調節(jié)機制就跟成人不一樣,所以,家長和老師還要根據寶寶的年齡、體質、活動量等情況加減衣物,這就需要隨時對寶寶的體溫進行判斷。
如何判斷寶寶衣服穿得合不合適?
摸兩個地方:鎖骨和背部,這里最能真實反應寶寶的“冷暖”。而不是去摸寶寶的小手,因為寶寶的血流分布主要集中在軀干、內臟,四肢分布較少,而遠離心臟的手、腳特別是指尖部分循環(huán)較差,容易有手腳冷的現(xiàn)象。
摸的時候,如果鎖骨是溫熱的,說明衣服穿得剛剛好;如果后背有汗,甚至衣服都已經濕了,說明衣服穿太多了,應該及時減衣。
四、循序漸進
小寶寶的體溫調節(jié)中樞功能尚未發(fā)育完善,機體不能很好地應對溫度的變化,此時急急忙忙給寶寶添衣,可能會捂壞寶寶。正如人們常說的“春捂秋凍”,要循序漸進隨著溫度的降低,一步步給孩子加衣,而不是一降溫就把厚衣服給孩子穿上。尤其是很多老人家因為自身體質的原因御寒能力下降,容易感覺到冷,于是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的,往往導致孩子感冒生病,而且不利于寶寶的活動,從而影響寶寶的發(fā)育。其實孩子穿衣件數(shù)保持和大人一致,或者比大人少一件就可以了。
五、衣物選擇
如何給寶寶選擇衣服?無論什么季節(jié),都應給寶寶選擇純棉寬松的衣服,吸汗而不刺激肌膚。過緊、過厚的衣褲會限制寶寶的運動和發(fā)育,不利于排汗、透氣,遇到涼風就容易傷風感冒。此外,孩子的衣服以簡單為宜,切記衣領不能帶繩子,否則稍不注意就會釀成大危險。
六、睡覺不要穿蓋過厚
1、被子不要過厚:被子過厚、過重的話,不僅會使寶寶感到悶熱、出汗踢被,加重醒后疲勞感和增加患感冒的幾率;還會壓迫胸部,影響寶寶的正常呼吸,導致睡眠質量直線下降。
2、不要穿得太厚睡覺:穿衣太厚睡覺會使肌肉得不到放松,形成越睡越累的感覺。而且穿蓋過厚,若沒有及時給寶寶擦干汗水、換上干爽的衣服,也容易引發(fā)寶寶著涼感冒。
3、大人不要與寶寶共蓋被子:如果家長與寶寶同蓋一條被子,容易影響寶寶睡眠,還會使被子內溫度增高,增加捂熱綜合征的幾率,更有窒息的風險。
愛博恩兒童保健中心
7*24小時守護寶寶健康成長
當然,寶寶生病是每個家長都不愿看到的事,但有時候即使做好了萬全的準備,寶寶仍有被傳染生病的情況。這時候選擇醫(yī)院就成了家長最頭疼的事,人多擁擠、排隊、交叉感染,讓寶寶/家長疾(急)上加疾(急),醫(yī)生繁忙,無法詳細了解病情和過多和家長解釋,誤診和家長不能堅持用藥,導致寶寶病情持續(xù)反復。
愛博恩24小時兒科門(急)診,全預約,免排隊;當天預約,到院即診!20分鐘以上的診療時間,兒科醫(yī)生能夠詳細了解寶寶的病情,并耐心指導家長合理用藥,不過度醫(yī)療,不增添家長負擔,24小時預約電話400-672-6688。
為了孩子的健康,我們一起加油吧!